我国人造磨料工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,是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。公司依托自身实力,建立了完整的研发、生产和开发体系,先后开发出各种人造磨料(见表1-2)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,中国磨料工业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。中国有大小磨具厂近5000家,员工近50万人(不含砂轮厂),还有专门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。中国的磨料产量逐年增加。1952年,它超过了700吨。1983年全国总产量近12万吨,1990年近50万吨,1998年80万吨,预计2000年达到100万吨。除满足国内需求外,国内磨具也大量出口,供应国际市场,赢得了良好的声誉。国产磨具的质量也在稳步提高。在磨料品种上,我国不仅可以生产各种普通磨料产品,还可以生产各种超硬磨料产品,基本满足磨削的需要。特别是作为人造普通磨料、棕刚玉和碳化硅的基础产品,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,而且质量一流。中国有丰富的资源和高品位的磨料行业发展。它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优秀矿产来源国之一。因此,我国磨料行业的发展前景良好。
年代 | 磨料名称 | 备注 |
1949 | 黑SiC | 研制成功 |
1964 | 铬刚玉 | 研制成功 |
1950 | 黑SiC | 投人生产 |
1965 | 微晶刚玉 | 研制成功 |
1951.2 | 棕刚玉 | 成功并投产 |
1966 | 单晶刚玉 | 研制成功 |
1952.8 | 绿SiC | 研制成功 |
1969 | 碳化硼 | 研制成功 |
1954.7 | 白刚玉 | 研制成功 |
1972 | 立方碳化硅 | 研制成功 |
1955 | 白刚玉 | 投人生产 |
1974 | 立方氮化硼 | 研制成功 |
1963 | 人造金刚石 | 研制成功 |
1984 | 锆刚玉 | 研制成功 |
虽然我们在普通磨料的整体质量水平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但在锆刚玉磨料等单个品种上仍存在较大的质量差距。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看到,我国磨料行业在环境保护、工作条件和能源利用等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。我们要加强学习研究,同时加强国际交流,尽快缩小和消除这些差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