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刚玉的冶炼冶炼方式根据生产设备不同可分为:熔块法和倾倒法两种。根据有无接包分无衬接包和有衬接包。无衬接包要强制水冷,有衬一般采用石墨或白刚玉耐火制品作包衬。而白刚玉的冶炼阶段基本相同,主要分为四个阶段,下面刚玉网将介绍白刚玉冶炼的四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。
开炉阶段:白刚玉冶炼炉开炉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,包括连接电极、调节电极长度。然后开炉前要放好起弧物,白刚玉电弧炉的起弧也分为“纸筒法”、“碳棒法”、“木炭法”三种。送电起弧后待电流升到负荷的20%-50%,在弧光区加少量氧化铝粉料压住弧光,待电流升到负荷的80%,就可以继续加料开始白刚玉熔炼阶段。
冶炼阶段:白刚玉的熔炼分为敞炉法(薄料层)和焖炉法(厚料层)两种。
- 敞炉法的特点是上部料层薄,电弧光暴露在外的时间较长。熔炼期采取分批定期投料,料层厚度一般在300mm左右。
- 焖炉法特点是上部料层厚,在白刚玉冶炼大部分时间内弧光完全被氧化铝粉料层所覆盖。根据电炉容量大小不同,料层厚度有不同,相对变压器容量为1800—2500KVA的电炉,对应冶炼初期料层厚度一般在600—1000mm左右,过程中采用间歇式加料,哪里下沉就在哪里加料,定期焖炉。后期料层逐渐变薄。
敞炉法和焖炉法各有优缺点:
- 厚料层焖炉法熔炼中弧光被氧化铝料层覆盖时间较长,只间断性跑弧光。这种工艺适用于大功率电炉,尤其是无炉衬电炉,其优点是热利用率高,熔炼时间短,便于机械加料。不足之处是产品色泽差,β-Al2O3偏析稍差。
- 敞炉法冶炼的刚玉质量较均匀,但耗电量较高,生产效率较低。 熔炼阶段约占全部冶炼时间的80%以上,这个阶段使炉料熔化成液态,杂质进行还原,生成低熔点物质并和刚玉熔液分离。白刚玉冶炼采用薄料层时,经常跑弧光为主,料层厚度一般在150—200mm。它的优点是产品色泽较白,杂质β-Al2O3偏析较好。但热损失大,熔炼时间较长。
冶炼阶段注意事项:
- 在冶炼阶段中,应注意防止和消除各种反常现象,如串炉、放炮、抠炉衬等,促使铝氧粉较好、较快地熔化。
- 熔炼期采用工作电压和额定功率输入,按正常速度投料,电炉处于最佳工作状态。最好有恒定功率的自动控制装置和定量给料设备。
- 未熔化好的炉料可以做冶炼的回收料,但必须经过严格的磁选,因为白刚玉严禁含铁物质渗入炉料内。回收料的块度不宜过大,以10mm左右较好。回收料最好在熔炼中期加入。此时炉缸热量较大,回收料容易钝化。因为电弧受电磁力的作用,常常漂移在电极外侧,所以可将回收料加载电极外围。
- 熔炼期的操作主要是观察料层的厚度和熔化面积。料层厚度和熔化面积可以用细铁棍插入探测。如果投料速度符合计算值,料层厚薄符合工艺规定,熔化面积扩大到炉壁,液面平稳,电流摆动幅度不大,标志熔炼操作正常。
- 熔炼期需多长时间,决定于输入功率及炉缸大小。它有一条原则,即按工艺要求投完料为止,以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。停止加料就是熔炼期结束。
控制阶段:控制就是在冶炼进行到一定的时期时,基本上停止加料,使熔化面积向外部扩大。之前的熔炼期如果炉况控制的好,氧化铝熔液就会缓慢上升,整个料面就会均匀下降,料下得多,熔化过程加快,最后可获得较好的冶炼效果。在此期间应该使用低电压、大功率,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液面温度,使液面形成“红盖”,即可结束控制阶段进入精炼阶段。
精炼阶段:精炼是最后白刚玉冶炼的最后一个阶段,目的是最后完成质量要求。尤其对刚玉色泽和β-Al2O3结晶偏析有决定性的影响。白刚玉白度在许多应用有严格要求,同时相较于主要成分α-Al2O3,β-Al2O3会对白刚玉产生不良影响,因此,要保障充分的冶炼时间,使剩余的炉料尽量全部熔化并将其中的碳素挥发。原则上电炉表面全面红盖后,再进行20到30分钟的熔炼比较合适。除了保证足够的精炼时间外,还需要熔液有足够高且稳定的温度保持液面平稳而缓慢的冷却,以便于不利杂质偏析,应采用逐渐减小电流,缓慢停炉降温的方法。
上一篇:矾土烧结刚玉的优点
下一篇:150#刚玉微粉和刚玉熔块回炉料的用法